臺灣省立工學院小禮堂(1953~1956)
臺灣省立成功大學小禮堂(1956~1965)

本建築於此時期主要作為本校共同科理化示範教室使用,1958年8月行政會議上亦規劃利用小禮堂後面的儲物間作為存放理化示範教學儀器之空間(原為出版組使用空間),同年5月的校務會議上則議決將於小禮堂內增添擴音及放映設備。此外,本校博物館研究人員於2011年整理營繕組典藏檔案時,見到1960年本校與承包商簽定擴建小禮堂背面的草約,依此可推知今日所見格致堂(即小禮堂)背後經擴建之樣貌,大致即完成於1960年左右。

 

1953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禮堂背面一角,此時建築物背面尚未加建

 

1958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禮堂

 

1960年畢業紀念冊所見校區空照局部,小禮堂背面尚未加建

 

1971年畢業紀念冊所見校區空照局部,小禮堂背面已加建

擴建部分外裝修面磚除顏色稍淺外,形式與舊有面磚相近,轉角處亦使用L形轉角磚,落水管部分亦盡量採用與舊貌類似的材料。相較於1977年數學館(原本館,行政大樓)增建時不使用L形轉角磚、且採用之十三溝面磚形式與舊有面磚有較大的落差,顯的較為嚴謹。但增建部分仍掩蓋了原建築體背立面之樣貌,並將控制室部分屋頂形式由平屋頂改成斜屋頂;整體樣貌雖對正面及側面接近的視覺效果影響並不巨大,但卻對後方之物理系館舍造成相當大的壓迫感。

 

格致堂背面新舊交接處,可見面磚顏色上的差異

 

格致堂背面加建處

因作為共同科教室,本校理工科學生對於小禮堂之共同印象,莫過於「黑色星期五」,泛指禮拜五在小禮堂內的大會考,考試科目包括微積分、普物、普化,仍是今日理工學院學生聞聲色變的基礎科目。能挨過大考、小考,不被「大刀」宰掉,才有機會等到登上成功堂領取畢業證書的那一天。也許是這樣的緣故,1960年之後本校畢業紀念冊中可見小禮堂的照片極少,相較於行政大樓、圖書館、活動中心、學生宿舍、餐廳、醫護室等空間。

至於小禮堂左右(東西)兩側的悠悠與夢夢湖。1959年的校區配置圖中,小禮堂東側已出現小湖,應為今日悠悠湖的前身。但今日格致堂(小禮堂)左右兩側的悠悠、夢夢兩湖,根據本校校刊記載,應為1965年再經過整建之結果。

參考資料:
國立成功大學校史編纂小組(2001)《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國立成功大學規劃與設計學院(2010)《台南市市定古蹟「原台南高等工業學校校舍」調查研究暨修復計畫》,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本校各年度畢業紀念冊

 

日治時期/本建築概要/1931~1945
戰後接收時期/本建築概要/1946~1952

成功大學時期/本建築概要/1966~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