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小西門(1970~1980


由本校光復校區東側及北側通過的三合土版築構造的臺灣府城城垣完成於1791年左右,在那之前,遺跡位於今日光復校區雲平大樓東側、勝利路及成功校區心園附近的小東門於1723年已完成建造,同時興建的城門,尚包括大東、南、北門及小南、北、西門等,城門周邊的城垣則為木柵,於木柵外側種植莿竹以為防衛之用。1788年林爽文之變之後,為加強城防,除將城垣由木柵改為三合土牆外,並將大小北、東、南六座城門加高,小西門則移築至今日西門路與府前路交叉口附近位置,今日小西門「靖波門」門額,仍可見到乾隆53年(1788年)落款。

 
位於今日本校光復校區的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及小西門   由位於日本校光復校區的臺灣府城城垣小東門段殘蹟側面可見城垣之三合土版築構造

 

府城城垣在日治時期已失去防衛性價值,隨著都市發展,各段城垣及城門逐漸遭到拆除。但小東門段城垣因緊鄰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城垣乃被利用作為營區圍牆,惟具甕牆形式的小東門仍遭到拆除,其他被拆除的城門,尚包括大北門、大西門、小北門、小南門等,大南門、大東門與小西門成為戰後殘存的府城三座城門(未計入屬外城部分的兌悅門)。


由於日軍臺灣步兵第二聯隊營區戰後至1966年持續作為國軍營區使用,大體仍保存位於今日勝利路與大學路交叉口附近一小段(今日本校中正堂座落位置東側)、以及小東門址以北至今日小東路之城垣構造。惟本校1966年接收光復校區後,為填埋今日之光復操場,將位於今日中正堂址的火藥庫及其東側的城垣拆除;同時因應小西門週邊道路拓寬問題,1966年本校羅雲平校長積極向臺南市政府爭取將小西門遷建於光復校區內,於1970年完成遷建,城門包覆於小東門段城垣之中,相對也必須破壞一小段城垣殘蹟。但至1980年為止,小東門址北側至今日小東路之大部分城垣構造大致上未遭到太大的更動。 小西門的移築,為本校光復校區增添景致,但小西門由西側搬到東側,無可避免面臨尷尬的座向問題。小西門門額題「靖波」的一側原面向城外、西側,移築到小東門段殘蹟的小西門下半部雖維持將「靖波」一側面向城外,「靖波」門額卻不得不轉向面向東側而失去「靖波」的意義。上半段的門樓則維持其在小西門原址之原有座向,將原門樓外側面向西側卻面向城內、內側面向東側卻面向城外,上半段與下半段的關係亦呈現180度之轉換。此完全肇因於將小西搬遷到小東所造成諸多無奈又有趣的結果。位於小西門門口、埋入壁內的「欽示農商魚(原文字近似「與」字)販車牛往來不許兵役勒索」碑也隨著小西門搬遷到校內,藉由文字反應立碑之前社會概況。

 
1970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西門一角   1971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西門,門額上題「靖波門」
 
1974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西門   1975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西門
 
1977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西門,校區側於門前增加兩門假砲   1979年畢業紀念冊所見小西門

 

參考資料:
本校各年度畢業紀念冊
蔡侑樺(2007)〈第二章 歷史調查〉《國定古蹟「原日軍台灣步兵第二聯隊營舍」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
國立成功大學校史編纂小組(2001)《世紀回眸-成功大學的歷史》,國立成功大學,臺南
徐明福,張玉璜(2007)《台灣府城小東門段殘跡修復研究計畫》,國立成功大學,臺南